众神的死亡

目击众神的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海子

我最初看到海子的这句话的时候,很诧异。之前在我的印象中,神都是永生的,怎么可能会有众神的死亡?直到我看了《美国众神》。

我是从《美国众神》的美剧开始看起的。先看介绍,被故事框架的设定所吸引:旧神和新神之间爆发了为争夺人们对他们的信仰的战争。看完发现,其中融合了美国精神、怪力乱神、信仰的崩塌等等,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但是这部美剧仅仅只拍了一季而已。等到我看了原著,才意识到,这一季只是开头,而整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背景:最早一批外来的冒险者、流放者等各色人等到达美洲大陆,他们漂洋过海的同时,带来了他们的信仰,他们所信仰的神也随之而来。众神在这片新大陆上接受人们的崇拜、祭祀,跟这些移民一道,在这片土地生存下来。斗转星移,一些信仰被人们所唾弃,一些神明也被人们所遗忘。被所有人遗忘的神就会无可避免的死亡,消失在历史中。

《美国众神》整本书很庞杂,有主线,有支线,互相交织。就我而言,所读出的主线是:当人们信仰不在,神将死亡。

神是如何诞生的?人们信仰他们,并为他们作出心灵上的、实际上的行动,神便存在了。人们对神越崇敬,对神的祭品越多,神的力量就越强大,神本身也越真实。但是神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可以说是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但是就书中的描写看来,神可以穿行于人类的世界与神的世界,即“前台”与“后台”。如果要在科学上寻找依据的话,就是:神生活在比人类更高维的世界当中,类比人看平面上的事物,神看人类世界就容易的多,也更容易在一个低维的世界里做“跳跃式穿梭”,星期三带着影子开着房车通过“后台”摆脱新众神的追捕就大概是这样的原理。

正是因为神是这样诞生的,所以众神的死亡才更加的不容易:让所有的人对一种信仰不再崇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仰延续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信仰能继续给人们带来他们所希望的、所祈祷的东西。比如维京人通过战争给战神奥丁献祭,于是有了带他们回到北欧的风。他们回到北欧,必定会继续信仰“全能的父”,继续用战争来给战神献祭;二是还会有人继续讲述这种信仰,讲述与信仰有关的故事。比如艾茜在康沃尔郡的时候听大人们讲述各种各样的精灵,在到了美国之后还是不断的给她的子女们讲述她所信仰的比奇斯小精灵(剧中是爱尔兰矮妖精)的故事。当这两个条件一旦不存在,信仰就将崩塌。比如 Nunnyunnini,被族人所遗弃,也没有后人继续讲述它的故事,最终被风沙掩埋,归为尘土。

人死亡后,世界还在,只是世界上少了一个个体。但是神的死亡就不一样了,神的死亡伴随着信仰的崩塌,这就意味着在神的维度里,世界的崩塌。人们信仰新神,就是重构了一个新的世界。“今昔的明日乃是明日的昨昔”,新神也无可避免的将会被更新的神所取代。信仰的崩塌虽然比较困难,但是这种新旧交替却又是历史的趋势。尤其是美国这样的对于外来信仰的冲击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信仰空虚所受影响比较大的国家,这种众神的死亡更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也正是《美国众神》的思想主线。

尼尔·盖曼写的是美国,但是他自己却是英国人。关于这一点,他自己在后记中也有解释。但是我的理解是,这种信仰的崩塌与重建不止在美国,世界各地都有。美国是一片充满移民信仰与外来文化的神奇土地。盖曼只是选取了这个独特的视点来展现这一奇幻又真实的现象。这种信仰的规律对其他地区同样适用,因此我们就也可以籍此来反思自己的信仰,看看在我们之上的维度里的众神的死亡。

自己的武士道

《万历十五年》与大历史观